【来源:中国环境报】
居民长期受恶臭困扰,闻着臭味便可以找到位于上海市青浦徐泾的高维助剂厂,今年6月青浦区环保局在检查中就发现该厂臭气浓度超标。但曾制造“上海第一环保案”的高维助剂厂宣称环保部门的检测方式存在问题,并辩称臭味绝对与己无关。近日,附近小区4位业主突发急病,疑似气体中毒,居民称肇事气体来自助剂厂。前几日,国家、上海市、青浦区三级环保部门再次抽查高维助剂厂……
眼下正是气候宜人的时节,但每天清晨,刘先生仍会习惯性地检查家中门窗是否关得严实,他不是为了防止雨水或灰尘,而是害怕窗外那股说不清楚的恶臭。
4名居民疑似气体中毒,环保局走访慰问
10月14日,120急救车驶进青浦区赵巷业辉路中海翡翠小区,把刘先生等4名业主送到青浦区中心医院急救。当天,他们同一时间感到头晕、恶心、四肢无力……
青浦区中心医院的化验结果表明,刘先生血液中的碳酸氢根、二氧化碳等含量偏高,根据临床情况分析,有可能是气体中毒。刘先生仍不放心,要求转院至虹口和谐佳医院,经该院医生再次鉴定,结果同样显示为可能是气体中毒。刘先生认为,肇事气体可能来自两公里外的上海青浦高维助剂厂。
在刘先生等4名业主入院后,中海翡翠部分业主纷纷拨打各种投诉电话,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接到投诉后,青浦区环保局派专人前往中海翡翠了解情况,并到医院走访慰问了入院治疗的业主。
鼻子就能闻出臭味,当地居民开展环境维权
中海翡翠的业主称,“臭气”来源用鼻子就能闻出。业主李女士回忆说,她在中海翡翠看房时就闻到过臭味,“当时就想着可能是附近农村在施肥,直到后来住进来,才觉得实在受不了这味。”李女士等业主自半年前陆续搬进中海翡翠后,发现恶臭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味道也越来越重。数月前,难以忍受的业主寻着臭味去找,在青浦徐泾镇中,发现臭味来自位于A9公路24号路标附近的高维助剂厂。
曾经制造“上海第一环保案”的高维助剂厂,是一家生产特种表面活性剂的企业。虽然高维助剂厂的产品是化妆品生产的重要原料,但该厂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四溴乙烷,带有樟脑及氯仿臭味,是剧毒性化学试剂,人体大量吸入后会引起器官功能损害。
10月16日,从医院回到家中,刘先生再次嗅到空气中的恶臭味。
而在他14日中毒入院之后,中海翡翠的部分业主已经行动起来,他们上网收集资料,建立网站抵制高维助剂厂,制作海报宣传册,征集“环保”签名……这些业主希望,能让困扰他们的臭味永远消失。
10月17日,记者来到中海翡翠别墅会所,伴着时浓时淡的臭味,业主李女士展示了已经征集到的“环保”签名:“这是我们从周边几个小区征集来的,大家都受不了这种气味。”
“高维”自称很清白,臭气不是源自自家
10月20日,记者联系到高维助剂厂的董事长张未名先生,这名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的物理化学博士否认中海翡翠小区附近的臭味与高维助剂厂有关。张未名从风向等条件分析说,当地的臭味绝非来自高维助剂厂,而是来自以前同在这一地区的一家中药厂,也有可能来自邻近的一条小河或垃圾站。
不过,当地村民和中海翡翠小区的部分业主表示,张未名所说的中药厂早已搬走,而臭味一直都有。青浦区环保局网站上表明,今年6月对高维助剂厂的一次检查显示,高维助剂厂臭气浓度超标。
面对中海翡翠业主的行动,张未名拒绝和他们交流沟通:“我不会和他们交涉的,我欢迎任何人来我工厂看,我会从科学的角度证明我的化工厂没有问题。”
随后,中海翡翠的居民和张未名本人均向记者表示,几天前,国家、上海市和青浦区三级环保部门派人前往高维助剂厂抽查,抽查于当晚8时结束,结果暂时没有公布。
环保局6月曾检出“高维”臭气浓度超标,但该厂称其检测方式存在问题。
对中海翡翠小区居民刘先生等人10月14日的头晕等症状是否高维助剂厂气体所致,10月20日,高维助剂厂的董事长张未名从上海风向的角度分析说:“可能性不大。”
“上海常年吹东南季风,那个小区离我工厂两公里,方向是西南面,只有吹东北风才有可能闻到工厂的气味,基于风向和气体传播动力学,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张未名具体解释说,“这两个多月,他们不停投诉我们工厂,10月16日那天还打110投诉,警察来后,我也向他们解释了客观风向,气味吹到居民区的概率很低。”
对于恶臭为何总是环绕在高维助剂厂周边,张未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化工厂旁边有一条小河,那条小河在工厂搬来之前就恶臭得厉害。我工厂旁边还有一个垃圾站,这么多的味道混杂在这里,无论是河还是垃圾场,都有可能成为臭味的来源,但是别人就觉得是我化工厂带来了恶臭。”
根据从青浦区环保局网站上查询到的高维助剂厂检查结果,今年6月的一次检查显示,高维助剂厂臭气浓度超标。对此,张未名认为,环保局的检测方式存在问题。
“高维”指责中药厂是真凶,但该厂早已搬走
关于给当地村民每人每年600元的补贴,张未名不认为那是承认高维助剂厂造成污染的证据。
“600元钱是2002年开始就给他们的,当时村里实际上还有另外一家工厂,气味主要是那里来的。但由于对方是中药厂,人们对化工厂又有着本能的误解,就来我们工厂闹,我们不想和当地村民交恶,就稀里糊涂交了钱。”张未名说。
不过,当地村民和业主大多表示,张未名所称的这家中药厂早已搬离了前明村,而臭味却并未停止。
张未名则从整个行业回应说:“我认为这是人们对化工行业先入为主的歧视。”他说,高维助剂厂设有两道围墙,一道是普通墙,一道是隔臭墙,硬软件都符合规范,“任何专业人士都可以来我化工厂参观考察,我保证他们都会认定我的工厂并无违规生产。”
“高维”称早就想搬走,只是费用没谈妥
对于中海翡翠小区要求高维助剂厂搬出居民区的要求,张未名颇为意外地表示:“我早就想搬走了。”
2003年状告上海市环保局败诉之后,高维助剂厂除了不断寻求法律援助外,还规划着搬出青浦赵巷。张未名说,“当时,我计算了一下搬迁费用,大概是6000万元。”
不过,由于搬迁费没有达成一致等原因,高维助剂厂仍旧留在青浦赵巷。2003年以来,高维助剂厂共接待各有关部门检查730余次,其中市、区环保局就占去500多次。
“高维”环境纠纷由来已久,曾成环境执法难题
10月17日,记者来到青浦区徐泾镇前明村,一下车就嗅到一股强烈的恶臭,让人心里发慌。
高维助剂厂就建在村子附近,但和中海翡翠的业主不同,前明村的村民对这股恶臭似乎没有太大反应。一名村民说,化工厂搬到这里已有五六年了,气味是难闻,但大家已经差不多习惯了。
2003年,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曾多次到高维助剂厂附近进行监测,发现该厂附近的臭气浓度超标。为此,青浦区政府曾要求高维助剂厂整改治理。
但高维助剂厂对此不服,于2004年提出诉讼,并最终败诉。该案当时被称为“上海环保第一案”,并成为环境执法难度大的典型。
不过,败诉并没有让高维助剂厂搬离。随后,工厂附近相继建起一批高档别墅。
其实,在高维助剂厂刚建起不久时,村民们也曾经为恶臭斗争过,而且取得成果。“工厂刚搬过来的时候确实很臭,一天到晚都是味道,生产队成员意见非常大。后来,队员就跑去工厂闹,当时还把工厂都包围起来。”村民费先生说,结果,从2002年开始,高维助剂厂决定补贴每名生产队队员每年600元。
村民把这600元看作是化工厂给的“营养费”,费先生说:“农村人嘛,能拿到点钱自然也就算了。”
但中海翡翠小区的业主李女士则想到了另一方面:“每天呼吸这样的有毒气体,积累下来肯定对健康无益,到时病发了,600元钱根本一点用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