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伟
11月24日,在攀枝花市环保局副局长宋刚的推荐和带领下,我们到二滩水库边上一家漂亮的酒店采访。
老板叫张宗洲,农民出身,修二滩电站时承包了电站一部分土建工程,掘得第一桶金。后来,头脑灵活的张宗洲又开过矿。酒店是张宗洲花150万元钱建起来的,建成后生意一直不错。
张宗洲同时也是二滩水库的移民。因此,他的成功常常被作为移民工程的典范向外界推介。
二滩电站于1998年8月18日正式投入运营,是雅砻江21级梯级水能开发的倒数第二级。其水坝高240米,发电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库容61亿立方米。在三峡电站之前,是中国最高、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
“相对而言,二滩水电站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同行的环保人士汪永晨和马军表示。
攀枝花市副市长赵辉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概括说,二滩成功之处在于其诞生于先进的国际化模式。电站建设利用了部分国际贷款,由国际承包商负责施工。建成之前经过了慎重和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建成之后发电能力迅速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四川、重庆和华东电力供应起到重要作用,电站经济效益良好。
电站对于攀枝花地区也做出相应贡献,比如二滩水库建成,加上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水库周边的植被得以恢复。接受采访的当地专家、官员和市民均表示,攀枝花最近几年来的气候发生明显变化,由原来干热气候变得比较湿润,夏季最高气温有明显下降。
但是,也并非没有值得关注的现象和问题。比如,建水电站之初,考虑到上游木材运输,专门投资5亿元左右,修了一条过木机道。然而,还没有正式投入使用,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出台,上游不再砍伐天然林,过木机道形同虚设,5亿元投资打了水漂。马军有些遗憾地说,早知如此,倒不如花点钱修一个鱼道。现在因没有鱼道,对鱼类生存构成威胁,这是二滩电站一个问题。
虽然通过了环评,修建方对于电站修建可能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影响也有所考虑,但几乎没有人否认电站对鱼类生物的负面影响。赵辉说,修电站前,有关方面曾对库区附近河段的生物多样性做过专门研究,留下资料,以便电站建成后做对比研究。可惜8年以来,并没有人做过这项研究。
再比如电站修建方与地方政府关系问题。按照当时情况和有关设想,二滩电站项目公司注册在成都,建成后所有电力全部供应攀枝花以外地区,水库实行现代化管理,也不需要当地劳动力。这意味着就业、税收、用电等方面,地方享受不到任何好处。
赵辉认为:“应当充分考虑和照顾当地利益需求,否则,就是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去满足另一部分人利益,不符合和谐社会的精神。”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二滩电站给攀枝花带来的好处,一是每年给该市3000万千瓦时的免费用电;二是从国家每度电5厘钱“抽成”中,划拨出一部分钱,补贴水库移民,眼下执行的金额是每人每年600元。
攀枝花目前感到最棘手的还是移民后期帮扶问题。赵辉说,移民就是要让被迁移的人们“移得走,住得下,富得起”。前两个问题应当说不难解决,但如何让移民富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专家与攀枝花市官员认为,重要的是如何在电站建设之初,建立一种让地方百姓受惠的政策和机制。“让地方分享到电站建设利益,最值得探讨的办法是地方入股项目。”赵辉说。
汪永晨和马军则认为,建立和完善便于公众参与、科学的评估和决策机制,是解决水能开发问题的重要基础条件。
|